《红楼梦》详注(第三回)
潘建华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指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一案参革(指官吏因受弹劾而被革职。)的号张如圭(脂批云:“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圭:guī。)者。他本系此地人,革后家居(指辞去官职,在家里闲住。),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臣下的奏章得到皇帝批准。)起复(古代官员因事降革者,恢复原官、原衔叫“开复”。因父母之丧离职,守孝期满而复用者叫“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寻找人情关系。)找门路(指谋求个人私利的途径。),忽遇见雨村,故忙道喜(对别人喜庆的事表示祝贺。)。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地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请求,烦劳。)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私塾。)中,忙寻邸报(又称“邸抄”、“朝报”、“京报”等,古代公布政令的一种公报。邸:dǐ,泛指高级官员居住的处所。)看真确了。
次日,面谋(当面谋求。)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天意促成的机缘。)凑巧,因贱荆(也称“拙荆”、“山荆”等。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荆:jīng。)去世,都中家岳母(对人称自己妻子的母亲。)念及小女无人依傍(依靠。傍:bàng。)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这里指仆人。)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从前。)蒙训教(教育,训导。)之恩未经酬报(酬谢报答。),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谋求报答。)之理。但(只。)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写。)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指妻子的哥哥。)务为周全协佐(协助,帮忙。),方可稍尽弟之鄙诚(谦称自己的诚意。),即有所费用之例(类。),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朋友间对对方的敬称。)多虑(太多的担心。)矣。”雨村一面打躬(也作“打恭”,弯腰行礼。躬:gōng。),谢不释口(住口,停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敬称别人的亲戚。)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旧时官场后辈对前辈的、下级对上级的自谦称呼。)草率(轻率,不慎重。),不敢骤然(突然,冒然。)入都干渎(冒犯。渎:dú。)。”如海笑道:“若论舍亲(对自己亲戚的谦称。舍: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谦虚恭敬,善良宽厚。),大有祖父遗风(指前人遗留的风范。),非膏粱轻薄(轻浮,不庄重。薄:bó。)仕宦之流(指同一类人,含贬义。),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辱,玷污。)尊兄之清操(高尚的节操。),即弟亦不屑(不值得,不愿意。)为矣。”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出了本月,即下个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形容绝对服从。唯唯:恭敬的应答声。),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收拾,准备。)礼物并饯行(设宴送行。饯:jiàn。)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痊愈。),原不忍弃父(抛下父亲。)而往,无奈她外祖母致意(传达意旨。)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五十。),再无续室(续娶,再婚。)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帮助。),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照料,照顾。)之忧,何反云(说。)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同奶娘(奶妈。)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紧贴,依靠。)黛玉而行。
有日(多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即京城。),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同宗族的侄辈。)的名帖(即名片。写着自己姓名、籍贯、官职等的纸片,拜访时向人投递。),至荣府的门前投(呈递。)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妹夫。)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魁梧高大。),言语不俗(不凡庸、不浅陋。),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结交地位比自己低而有才德的人。),济弱扶危(救济扶助弱小或遭到危难的人。),大有祖风(先祖的风范。),况又系妹丈(妹夫。)致意(希望对方办某事。),因此优待(厚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指题本、奏本,是臣子奏达皇帝的本章。这里作动词。)之日,轻轻(轻易。)谋了一个复职候缺(等某官位空缺时顶替或上任。),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明清政区名,指今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缺(这里指职位。)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选择吉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生怕,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兴盛,旺盛。阜:fù。),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以石头为材料雕刻成的狮子,放在门前有辟邪作用。),三间兽头大门(指大门上装饰有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兽面怒目圆睁,露齿衔环,有避邪、镇宅之意,也是富贵人家的象征。),门前列坐(依次而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形容衣着华丽。冠:帽子。)之人。正门(建筑物正面的大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建筑物的靠近角上的小门,泛指小的旁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供题字用的长方形木板或石板,通常高悬在门楣之上。),匾上大书“敕造(奉皇帝诏令建造。敕:chì。)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母亲的父母。)之长房(家族中长子的一支。)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轿子的人。)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年纪较大的女佣人。)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齐整。)十七八岁的小厮(指年轻的男仆。)上来,复抬起轿子(用竹木制造的代步工具,方形,左右有两根杆子,由人抬着走。)。众婆子步下(步行。)围随(围绕跟随。),至一垂花门(指内院院门。上面有悬挑的顶檐,两侧有雕刻的下垂花饰。)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挂在轿门上的帘子。),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院门内左右环抱的走廊。),当中(正中。)是穿堂(沟通前后院落,供人穿行的厅房。),当地(指穿堂正中的地上。)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一种屏风。下有底座,上面插的木框中间镶着大理石或木雕等作装饰、遮挡用。屏:píng。)。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内厅(旧式房屋第二进中会客、宴饮、行礼用的厅房。一般用来接待重要客人或亲朋好友。),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指位置在院子正中的房子。)大院。正面五间上房(为正房院落中的主房,一般坐北朝南。),皆雕梁画栋(有彩绘雕刻的梁柱。形容建筑富丽堂皇。),两边穿山游廊(又称钻山游廊,是在房屋的山墙上开门连接起来的走廊。山:山墙,房子两侧的墙。)厢房(四合院中东西两旁的房屋。),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台阶。矶:jī。)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形容衣着鲜艳华丽。着:zhuó。)的丫头,一见她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恰巧,正好。)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掀起。)帘栊(指挂在门上的帘子。栊:lóng。),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形容两鬓的头发都白了。)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比喻最心疼的人。)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伺候。)之人,无不掩面(用手遮着脸。形容悲不忍见。)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对奶妈的尊称。嬷嬷:mā ma。)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适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形容面容洁白柔滑,细腻滋润。凝:凝脂。新荔:新鲜的荔枝。腻:细腻。鹅脂:比喻白润。),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让人愿意亲近。)。第二个削肩(即“溜肩”,低垂的肩膀。古代为美女体形特征之一。削:xuē。)细腰,长挑(高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俊俏秀丽的眼睛,修长细致的眉毛。),顾盼神飞(顾视左右,神采飞扬。),文彩(风采,神采。)精华(光华,光辉。),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身材。)未足,形容(形体和容貌。)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装扮修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见面行礼。),互相厮认(认识。)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即办理丧事。送死:指父母丧葬之事。)。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么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劝解,劝慰。),方略略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高雅,不浅陋凡庸。),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精神疲乏、身体虚弱的样子。不胜:不尽。),却有一段自然(天然。)风流态度(风韵神态。),便知她有不足之症(中医病症名。由身体虚弱而引起的疾病,如中气不足、元气不足等。)。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开处方。修:写。)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佛教语,度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坚决。)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荒诞而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中成药名。为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一剂。)就是了。”
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惊异,奇怪。)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抑制声音和呼吸。形容谨慎畏惧的样子。屏:bǐng。),恭肃严整(恭敬、严肃、谨慎的样子。)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放肆。诞:dàn。)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这里指已婚的女仆。)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形容衣服华丽漂亮。),恍若神妃仙子(女神,仙女。)。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一种用金丝穿绕珍珠和镶嵌玛瑙等八宝制成珠花的发髻。攒:cuán,聚集。髻:jì,盘在脑后的发结。),绾(wǎn,盘绕,系结。)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种长钗。式样是一支钗上分出五股,每股一只凤凰,口衔一串珍珠。),项(脖子。)上戴着赤金盘螭(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螭:chī。)璎珞圈(用珠玉连缀而成的项圈。璎珞:yīng luò。),裙边系着豆绿宫绦(一种宫中特制或仿制的丝带。豆绿:像青豆一样的淡绿色。绦:tāo,丝带。)双衡比目玫瑰佩(一种雕琢着比目鱼形图案的玫瑰色的玉佩。衡:指佩玉上部的小横杆,用以系饰物。比目:比目鱼,传说这种鱼成双而行。),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一种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缕金:指金线。百蝶穿花:指花蝶图案。褃:kèn,同“裉”,指上衣在腋下的接缝部分。),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一种衣面上有各种彩色刻丝、衣里是银鼠皮的石青色的褂子。刻丝:也作“缂(kè)丝”,用丝线平织成的图案。石青:淡灰青色。),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种用撒花图案的丝绸做成的翠绿色的裙子。翡翠:翠绿色。撒花:在绸缎上用散状式的小花点组成的纹饰图案。洋绉:一种微带自然皱纹的、又薄又软的丝绸织品。)。一双丹凤三角眼(眼角向上微翘,俗称“丹凤眼”;眼有锋棱的,俗称“三角眼”,被认为是凶狠之相。),两弯柳叶吊梢眉(一种眉毛细长清秀、眉梢斜飞入鬓的形状。),身量(身材。)苗条(体态细长而曲线优美。),体格(指外形和神态。)风骚(秀丽、俊俏的样子。),粉面含春(面容含着春色,形容和蔼可亲。粉面:粉嫩洁白的脸。)威不露,丹唇(红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原指家道中落的市井无赖。这里指泼辣刁钻的人。),南省俗谓作‘辣子’(比喻厉害、泼辣的人。),你只叫她‘凤辣子’(王熙凤的外号。)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指娘家兄弟的女儿。),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旧称儿童入学时取的正式名字,以别于乳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同“打量”,仔细察看。)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美丽,漂亮。)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全身,浑身。)的气派(气势,派头。),竟不像老祖宗(尊称家族中年高德劭者。)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血缘最近的亲属。)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擦眼泪。拭:shì。)。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惹。)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指年老的女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仆人住的屋子。),让她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即茶点。茶与点心的简称。北京话里把糕点也叫“果子”。)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也叫“月例”,按月发给家庭成员和仆人的零用钱。)放(发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随即,立刻。)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过目:审核一遍。)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对老年女仆的称呼。嬷嬷:mó mó。)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便:biàn。)。”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一个“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一种用绿绸做车帐、青绸做车帘的车子。翠幄:翠色的帐幕。紬:同“绸”。)。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驯顺的骡子。),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黑色油漆大门。)中,至仪门(明清称官署大门之内的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这里指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duó,估计,推测。)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用墙壁等把院子或屋子分成几部分。)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指正房前面两旁的廊屋。庑:wǔ。)游廊,悉皆小巧别致(面积小而工艺精细、式样新奇。),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宽敞高大。)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形容穿戴非常艳丽。)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接连几天。)身上(身体。)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zhuō,笨。),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说出来。得:助词。),不要外道(见外的意思。)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
邢夫人苦留(极力挽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敬辞。敬称长辈的给予。)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不敬,失礼。),异日(改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宽容原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用心,仔细。)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从东到西。)的穿堂,向南(正面朝南。)大厅(客厅。多用于招待宾客或集会。)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两边的厢房,用钻山的方式与鹿顶的耳房相连接。鹿顶: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耳房:指正房两旁的小屋。钻山:指山墙开门或开洞,与相邻的房子或游廊连接。),四通八达(形容通向各方。通、达:畅通无阻。),轩昂(宽敞,宏大。)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式。)正内室(正屋的内厅。),一条大甬路(院落中间的道路,多用砖石铺成。甬:yǒng。),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正屋中居中的一间,常用于尊祖敬神、婚丧寿庆、宴请宾客等。)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指悬挂在荣国府堂屋的一块巨大匾额。底用青色,居中有皇帝御书的“荣禧堂”三字,周围饰以金黄色的“九龙”,以示皇恩浩荡,天降祥瑞。),匾上写着斗大(大如斗。斗:一种量粮食的器具。)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坐落在荣国府中路仪门内的五间大正房,建筑“轩昂壮丽”,是荣国府进行政务、社交等重要活动的场所,不用于住人。),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书写赐给。)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指皇帝印玺上的题字。万几:也作“万机”,表示皇帝政务繁多。宸翰:指皇帝的墨迹。宸:chén,帝王的住处,借指帝王。翰:墨迹,书法。宝:指帝王的印玺。)。大紫檀雕螭案(用紫檀木做成的、上面雕刻着盘螭纹饰的大型条桌。)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指铜鼎上的锈斑。)古铜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多用青铜铸成。明清时的鼎,多是后世仿制,用以燃香敬佛。),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待漏:封建时代,大臣要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候上朝。漏:指铜壶滴漏,一种以滴水或漏沙来计时的仪器。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帝。墨龙大画:即巨龙在雨天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因旧时以龙象征皇帝,又画中之“潮”与朝见之“朝”谐音,隐寓上朝陛见皇帝之意。贵族人家悬挂此画,用来显示身份地位之显赫荣耀。),一边是金蜼彝(一种有蜼形图案的青铜祭器,为贵重的陈设品。蜼:wěi,长尾猿。彝:古代盛酒的器具或宗庙常用的祭器。),一边是玻璃★(一种盛酒器。★:hǎi。)。地下两溜(两列,两排。)十六张楠木交椅(一种用楠木制成的带有扶手的椅子。)。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用作写刻对联的木牌。),镶(xiāng,镶嵌。)着錾银(一种银雕工艺。錾:zàn,雕刻。)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珍珠,兼喻诗文之美。)昭(光明。)日月,堂前黼黻(fǔ fú,古代贵族官僚礼服上所绣的花纹。)焕(绚烂。)烟霞。(点评:这副对联以“日月”、“烟霞”作比,极力赞美座中人与堂上客的华贵衣饰以及文采风流。)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同一乡里或同籍贯的人。)世教弟(指有世交之谊的兄弟。教弟:同辈中年龄较大者对较小者的谦称。)勋袭(因功勋继承封爵或官职。)东安郡王(“东安”是封号,“郡王”是比“亲王”低一等的爵位,多封给宗室。)穆莳(东安郡王的姓名。莳:shì。)拜(恭敬地。)手书(亲笔书写。)。”
原来王夫人时常(平时,平常。)居坐宴息(休息。宴:安闲。),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带领。)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北方的一种床,用砖、坯等砌成,下面有洞,可烧火取暖。)上铺着猩红洋罽(一种鲜红色的进口毛毯。猩红:鲜红色。罽:jì,毛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一种用大红颜色的、上有金钱蟒图案的锦缎做成的靠背。金钱蟒:织有小团龙纹的锦缎。靠背:人坐着时后背靠着的东西。),石青金钱蟒引枕(一种圆墩形的倚枕,睡觉时枕在头下。),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一种用秋香色的丝线绣成金钱蟒图案的长褥子。秋香色:暗黄色。)。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一种用洋漆漆饰的、梅花式台面的小桌子。)。左边几上文王鼎(原指周文王时铸造的宝鼎。这里指仿古的香炉。)、匙箸(chí zhù,香匙和火箸,两种烧香用具。)、香盒(盛放香料的小盒子。),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一种仿古的瓷器。汝窑:北宋著名的瓷窑之一。美人觚:因为器型中部收紧变细,类似于美人的细腰,故称。觚:gū。)——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喝茶用的碗。茗:茶叶。)、唾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唾:tuò。)等物。地下面西(面朝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一种浅红色的、印有撒花图饰的椅搭。椅搭:盖在椅背上的饰物。),底下四副脚踏(放在炕前或椅前、用来踏脚的矮凳。)。椅子两边,也有一对高几(高脚的茶几。几:jī。),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指摆设的物品。),自不必细说。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土炕临地一边的边沿。)上却也有两个锦褥(一种坐垫。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对设(成一对相向摆放。),黛玉度其位次(按尊卑排列的座位次序。),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量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一种红色的丝织品。)袄、青缎掐牙背心(一种用青缎做成的、且镶了花边的背心。青缎:黑色的绸子。掐牙:指在衣服花边夹缝内镶入缎边线﹑窄条锦。掐:一种缝制手工。牙:指衣服花边夹缝里重加的窄条锦、缎边线。)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厅堂东边的房子。)三间小正房内。
正面炕上横设一张炕桌(置于炕上的矮桌。),桌上磊(此处读luò,叠放。)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即右方,位置较卑的一边。),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靠近火坑。)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一种印染工艺,将镂刻好的花卉、鸟兽等纹样覆在布帛上,沾上染液后在布帛上留下花纹。)椅袱(椅套。),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再三,连续多次。)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要净身、吃素,摒除杂念,以示诚敬。)去了,再见(下次再相见的意思。)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玩笑,都有尽让(谦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形容逆子、不肖的儿子。),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佛教中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烦恼和灾难的人。这里比喻异常顽劣、骄纵胡闹的人。),今日因庙里还愿(兑现对神佛许下的诺言。)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招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指姑母、舅父、姨母的儿子,年龄长于己者。),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wù,讨厌。)读书,最喜在内帏(即内室,女子的居处。帏:wéi,幕帐。)厮混(搅在一起顽闹。),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面带笑容,表示礼貌。)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顽皮,恣意玩耍。),说在姊妹情(指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姐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别处院落。)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溺爱,纵容。)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难堪,没面子。),不过出了二门(大门进去后的第二道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身边使唤的少年男仆。幺:幼小。)出气,咕唧(不高兴时的自言自语。)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一时有天无日(比喻说话放肆,毫无顾忌。),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一一地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传命。)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房屋后面的走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两壁之间的狭道。)。南边是倒座(指与正房方向相反的房子。正房一般是坐北朝南,倒座则坐南朝北。)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围绕堂屋后面的侧室。抱夏:两建筑作丁字相交的,其插入部分称“抱夏”。),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用白色涂料刷过的影壁。影壁:也叫照墙,于门内或门外用来遮挡视线或装饰的短墙。),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宇。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她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她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指少年时期。旧时未成年孩子,编扎头发,形如两角,故称。)的小厮,都垂手(双手下垂,表示恭敬。)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摆放筷子。箸:筷子。),王夫人进羹(奉上羹汤。羹:gēng。)。贾母正面榻(tà,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谦让,礼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坐(告坐:指道谢后坐下。),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一种用来掸尘土、驱蚊蝇的工具。)、漱盂(shù yú,用来装漱口水的器皿。)、巾帕(泛指手帕、面巾。)。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宴席上向客人敬菜、劝餐。)。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寂然(肃静、安静的样子。)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珍惜福分,不浪费。)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偏酸性,而茶水偏碱性,饭后立即喝茶,茶碱不仅会抑制胃酸的分泌,还会稀释胃酸,影响胃酸中蛋白酶等的分泌,从而影响消化。)。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仪式,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然后盥手(洗手。盥:guàn。)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自由,没有拘束。)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无关紧要的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比喻不识字、没文化的人。)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涎皮赖脸,无赖。)人物,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把头发束在头顶的一种髻冠。嵌宝:镶嵌着珠宝。紫金冠:又名“太子冠”“束发冠”。紫金:指紫磨金,一种精美的金子。),齐眉(与眉毛相平。)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指束在额头的发带,上有二龙抢珠的图案。二龙抢珠:两条龙戏玩着一颗宝珠。抹额:带状物,围扎在前额上部,用以束发,兼作饰物。),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用深、浅两种金线绣成的百蝶穿花图案的大红窄袖衣服。箭袖:也叫箭衣,袖端去其下半,仅能覆手,以便于射箭。),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系在腰间的丝带,上有五彩丝线盘成的花结,两端有下垂的穗子。长穗:也叫流苏,通常用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石青起花八团:在石青色倭缎上刺绣八个团花,因团花凸出于衣面,故称起花。倭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