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堂】以国学文化教育、系统改运服务、身心灵觉醒为核心的智能国学交流平台。
一提到“奇门遁甲”,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古代军事家的名字。
据历史上不完整的记载,黄帝战蚩尤使用了奇门遁甲,还有周朝的军师姜子牙、春秋战国时代的范蠡、汉朝的军师张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唐朝的开国勋将李靖、宋朝的武穆王岳飞、明朝的军师刘伯温等著名将领们都用过奇门遁甲。
可见它在古代社会变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考证,战国时期《孙子兵法》上就有关于奇门遁甲的记录:"九天之上好扬兵,九地之下好伏藏"。
他们为什么都这么钟情于“奇门遁甲”呢?
主要是因为他们通过研究“奇门遁甲”可以从中参悟到无数的变化之道,因而可以体悟出行兵布阵、攻击防守等等指挥部队的致胜战术。
古往今来,“奇门遁甲”身上似乎一直笼罩着浓厚的神秘色彩,有人认为它久已失传,有人干脆以为它子虚乌有,从不存在……其实,《奇门遁甲》虽然是一部奇书,但并非怪诞不经,它一直少量流传于世间。
“奇门遁甲”素有“帝王之学”之称,所谓:学好奇门遁,敢把天下问。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奇门遁甲”在军事方面,具有超强的实用功能。
“奇门遁甲”的式盘共有四层:上层布九星象天,下层排九宫法地,中层开八门拟人,顶盘有八神象征神秘力量。
另外还有十八枚书有天干地支等等符号的棋子,以之布在盘上,再加入时间元素后,盘局会随着节气、时间的变化而运转,一年将有四千三百二十余种变化。
“奇门遁甲”是由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九星八方等等元素组成的运算系统,具有很严谨的推理模式。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对于一个军事家而言,既要知常,更须达变。而“奇门遁甲”正是一种有常有变,模拟天、地、人变化之道的推演工具,它涉及了有关天文、地理、历法等等学问。
学而习之,乃可使思维大进,神通天地。所谓:“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即可以由掌中推演阴阳变化之意)
“奇门遁甲”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奇”是神奇,还特指十天干中的乙、丙、丁三奇(在用兵上,可代表奇兵);
“门”是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等八个方位之门(在行兵时表示攻守的利弊);
“遁”本是隐藏之意;“甲”是十干之首,于奇门中称为“值符”(代表军中的统帅);
之所为称为“遁甲”,就是十干用九干,而使甲干(统帅)遁藏在戊、已、庚、辛、壬、癸等六仪之下(“仪”就是仪仗队的意思)。
把这些元素合成来,不正是“奇门遁甲”这一名称的来历吗?
也许是因为有了“遁”字和“门”字,所以常常有人误会成学了“奇门遁甲”,就可以隐形遁迹,画壁为门等等。
还有传说说看《奇门遁甲》会走火入魔,使人发疯,这更是一种误会,因为正统的《奇门遁甲》并不含旁门左道、装神弄鬼的巫术在内,只是因其学理精深,一般人无法参悟得懂罢了。
“奇门遁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奇门遁甲”的主要功用有三:一是预测,二为辨方,三是择吉造作。
其学术原本起之于军事,用之于争伐,在后来才逐渐流入民间,用之于日常。但一直以来,因其深奥难懂,加之传承隐密,所以历代知之者微,用之者寡,也因此更具神秘莫测之感。
古代帝王将相、仁人志士有缘得之,细加体悟,一旦参透了个中奥妙后,因缘际会,施展其学,而将其运用到极致,成为帝王之师者,历代不乏其人。
有据可查的有:春秋时的伍子胥,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隋唐的李靖,宋朝的赵普、狄青、岳飞,元朝的刘秉忠,明朝的刘伯温等等。
这些人无不是一代名流智者,他们之所以喜欢研究“奇门遁甲”,主要是因其能从这部奇书中,得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超乎常人的智慧。
而今天,在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弘扬开来,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奇门遁甲这门绝学。
应用奇门遁甲,在事业财运、婚姻情感、孩子教育、身体健康等等我们所能触及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