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怪之言不足信
——读李时珍感悟之十三
标题导读:蝙蝠岂能当灵丹◎菌桂并非长生药
上古时,医术是巫术的附庸。后来,中医药学从巫婆神汉的怪圈中脱胎而出,从而成为历代民众健康的守护神。
然而,巫术的幽灵却久久缠夹在医术身上,千奇百怪的迷信谬说挥之不去,甚至将古医书上的药方奉为金科玉律。
就在大明王朝方士们搅动的妖妄气氛中,李时珍以一个斗士的姿态,勇敢捍卫着古老的医药阵地。
蝙蝠岂能当灵丹
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世称“小仙翁”,在其《抱朴子》著作上说,人吃了蝙蝠,可以长生不死。
果真如此?李时珍定要探个究竟。
《本草纲目》第四十八卷载,蝙蝠,唐代时称“仙鼠”,宋代时叫“飞鼠”,又谓之“夜燕”。明代通称“伏翼”,因为蝙蝠昼伏夜出,且靠翅膀飞行,故冠以“伏翼”之名。
葛洪神秘兮兮地对人说,蝙蝠生太山川谷、人家檐下,有一种倒悬的、大如乌鸦的白色蝙蝠,拉的屎也是白色,阴干服后可使人长生不老,甚至能化羽升仙。
李时珍看到《抱朴子》这席话,嗤之以鼻,挥笔连连批道:“方士言尔,不可信”“方士迂怪之言,不足信也”。
接着,李时珍以两个朝代的贪生者作证,上述全属方士的一派胡言乱语,谁信谁上当,谁服谁倒霉。
唐朝,有个叫陈子真的人,因为听信葛大师的话,吃了一只白色大蝙蝠,当天晚上大泄不止,不是做了神仙,而是见了阎王。
宋朝,有个称刘亮的小伙子,不知从何处弄来罕见的一只白蝙蝠,一只白蟾蜍,让道士炼成仙丹,服后泻得提不起裤子,也是未上九霄,而是下了九泉。
李时珍秉笔直书,古代本草医书所言,蝙蝠“无毒久服,喜乐无忧,皆误后世之言”。他又忠告世人,此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
用《本草纲目》的话说,“蝙蝠性能泻人(腹泻),故服之皆死。观治金疮方,皆治下利,其毒可知”。
李时珍又说,蝙蝠的屎、脑以及血可以疗疾,但要慎用。蝙蝠必须选用一斤以上,且炙干用,杀灭病毒必不可少。仅可外用,不宜内服。
蝙蝠粪便,中药名“夜明砂”,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积之功效。治小儿雀目(小儿夜盲症)验方,都用夜明砂。
菌桂并非长生药
菌桂是桂树的一种,生于岩石间的中岩桂,依花色红、白、黄,分别叫作丹桂、银桂、金桂。采取花朵可用来泡茶、浸酒、盐渍食用。皮薄不能入药。
李时珍查阅葛洪的《抱朴子》时,被一段文字所吸引。葛大师煞有其事地说,将菌桂与竹沥混合龟脑吞食,坚持七年,不仅可长生不死,而且铁掌水上漂,即可在水面行走如飞。
葛大师唯恐人家不信,举例佐证:有个叫赵陀子的人,只因坚持吃菌桂二十年,居然从脚底板长出毛来,可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
这样的离奇说法,竟有人深信不移。汉代《神农本草经》添油加醋说到,“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东晋《搜神记》:“彭祖七百岁,常食芝桂”。北魏《水经注》:“桂父(菌桂)像人也,久服得道”。北宋唐慎微亦将此典故录入《证类本草》中。
李时珍捎上悬疑,来到菌桂林区,摸清了桂树的性状和药性后,他承认菌桂的功效:“主治百病,善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
然而,方士将菌桂吹嘘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未免太离谱了!李时珍义正辞严地批驳了葛洪的谬说,对唐慎微转述方士的迷信之说,亦愤然抨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方士谬说,类多如此。唐氏收入本草,恐误后人,故详记之。”接着,大声疾呼:“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铮铮之言,体现了李时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李时珍是位清醒的医药学家,尽管方士以种种欺骗伎俩蛊惑人心,无不被他一眼看穿:“自有此种耳,仙经以为千百岁,服之令不死者,乃方士诳言也”。”
显而易见,诸如白蝙蝠,菌桂一类自然界的稀罕之物,都不可能具有“长生”的神功奇效。
五百年前,李时珍即能依据事实,讲求真理,辨证谬说,揭穿骗局,还药物以本草面目,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