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记载着一位神仙,他是孙悟空大闹蟠桃宴时第一位受害者——猴子扯谎说:“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这位神仙还真的去了通明殿,呆了整整一天,等王母玉帝发现不对劲了才现身禀告:“臣蒙王母诏昨日赴会,偶遇齐天大圣,对臣言万岁有旨,着他邀臣等先赴通明殿演礼,方去赴会。臣依他言语,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
说到这大家可能都明白了,我说的这位神仙就是赤脚大仙。他这么好骗,莫非真的和他的名号一样“天真无XIE”么?
吕洞宾有句诗:“朝游北海暮苍梧”,就算按现在的北海市到苍梧县,也就是450公里,吕洞宾1天能到,作为观礼的通明殿到办蟠桃宴的瑶池,总不可能要上百公里吧?作为经常蟠桃宴的常客来说,赤脚大仙一到通明殿就应该发现不对了,“急来此俟候”再怎么样也花不了1天时间吧?
很明显,赤脚大仙这是有意拖延,给了孙悟空作案的时间。
那赤脚大仙为什么要为猴子打掩护呢?
这得从宏观局势说起:
天庭在道教的把控下,一直运行得很平稳。
但西方的佛教要东传,要来抢道教的地盘。
这时被道教扶持上位的玉皇大帝不甘心做个傀儡,暗中与佛教勾结。
佛教给了玉帝一个信物——控制神仙心神的琉璃盏(这个请参看拙文《》),为了方便联络还得派一名卧底。
这时,天庭中出现了一名来历不明的散仙——赤脚大仙。
奇怪的是,赤脚大仙也没听说过立过什么功劳,就深受玉帝信任,得到了天庭中一件重要的宝物——宝箓。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箓无生灭。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西游记》)
宝箓是啥?
“箓”字义同“录”,指记录神祇名讳、形象、部属以及符咒等其它相关内容的文书或簿籍。传说凤凰把宝箓先后授予黄帝和帝尧,用以象征天命——你说换了你是外部势力,你会不会全力争取拿到这份东西?或者拿下掌握这份东西的人?
赤脚大仙表面上看起来跟佛教没什么关系,反而是一幅道教中追求放浪形骸那一派不修边幅的打扮,他的暴露,来自一次如来佛祖都没觉察到的危机——***了孙悟空后,玉帝召开安天大会,答谢佛祖相助。会上,王母先献蟠桃,寿星接着献上紫芝瑶草、碧藕金丹,按照正常礼节,这时应该是天庭官员按照品级依次献礼,但赤脚大仙突然蹦出来,向如来佛祖献上“交梨二颗,火枣数枚”——交梨火枣是普通的仙果,在《西游记》第七十九回比丘国故事中,猪八戒找寿星要火枣,寿星说:“未曾带得,待改日我送你几斤。”赤脚大仙郑重献上的火枣才数枚,他不嫌丢人吗?
实际上,赤脚大仙这是冒着暴露的风险在提示自己的大BOSS:“早离(枣梨)!”
正巧(真巧),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于是如来就借着给六字真言帖子再次***了孙悟空,然后就“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
你别说我脑洞大开,只有把赤脚大仙看成佛教的卧底,他的行为才说得通。
大家知道,一个组织如果运行得平平稳稳,外部势力是很难打进去的,只有出现了***,这才好浑水摸鱼。
所以,当擅长惹事的猴子跟赤脚大仙说出第一句谎言时,赤脚大仙就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他就故作上当,去通明殿,还留足时间给猴子创造机会。
不然,以赤脚大仙的神通,给玉帝王母报个信很难吗?
还有,卷帘大将打碎了琉璃盏,是赤脚大仙出来说情的。
为什么赤脚大仙要来说情?而且他说情就顶用?
因为玉帝知道赤脚大仙是联络人,联络人出面,就证明佛教已经知道这事了,也有应对办法了,所以玉帝就不焦虑了。
作为玉帝贴身保镖的卷帘大将,肯定知道不少天庭高层内幕,赤脚大仙这是要给佛教送一个活的情报大礼包啊!
后来,卷帘大将接受观音委派,更名沙悟净,应承了保护唐僧的职责。但在取经路上,沙僧把这个本职工作干好了吗?遇到妖怪就是靠喊:“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啦!”——作为玉帝前保镖,怎么会这么怂的?
但即便这么明显的划水,沙僧到了西天还被封为金身罗汉,你说他背后没人、佛教没特殊目的谁信啊?
如果说上面都是推测的话,下面一笑说的可都是史实了。
赤脚大仙的出身不是很清楚,有种说法是:
五代时辽国进士刘操,字昭远,后来出家修道,号海蟾子,也就是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的男主角刘海。刘海经钟离权、吕洞宾二仙点化,修成正果。玉帝颁旨封他为赤脚大仙,主治穷、祸、福事宜。
但这种说法有个很大的BUG: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是王莽新朝,五代晚于新朝。所以,赤脚大仙不可能是刘海。
另外,据明代吴元素的《东游记》所说,八仙之一的“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这也证明了赤脚大仙在钟离权、吕洞宾之前就已成仙了。
事实上,赤脚大仙是为了神化宋仁宗而造出来的一位神仙。
据史籍记载:宋仁宗在宫里面经常不穿鞋子光脚走路,所以宫人都叫他赤脚仙人。叫着叫着,道士为了“捧臭脚”在神仙序列里硬是加了这么一位散仙。宋朝王明清在 《挥麈后录》还现编了一个故事:
“仁宗母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后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李君也。”
——好嘛,不但把皇帝捧成了仙人转世,还暗示赤脚大仙是太上老君李耳,这马屁拍得可真响啊!
《水浒传》沿用了这一说法,还添加了涟水承天寺和尚娄守坚打仁宗PP的情节,还说:“莫哭莫哭,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意思是说,有文曲星(包拯)、武曲星(狄青)下凡保你,不用担心哭泣了。——不过这段是旧版《水浒传》引首,现在很多新版本都把这段当做封建迷信删了,其实现在的人哪怕是小孩子都不会接受这些说法了,编者也是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