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麻石水电站桥头,大浪乡临江边恒昌野生河鱼馆。第一次去是在十多年前,从融安出发,到了才知道这已经是融水地界。融安融水以前都是融县,一衣带水,百年前本是同乡。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山海经·南次三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从地图上看,祷过山即今融水九万大山位置,据说徐霞客便是沿泿水顺流而下,从桂林南下柳州。《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此融水就是融江也说不定。
远山青黛,更远处笼罩雾气,微风湿漉,呼吸清新,天气日佳,让人感觉时刻沐浴在一个洁净空间,身心俱静。饭馆乃民居小楼,凭栏远眺,江水碧绿澄明,烟雨微澜,江中驳船静默沉寂,过于安然而生出寂寞孤独。
路途些许空隙,到大浪重温烘鸭。我一直不知道此鸭做法之名,融安俱称,以烘鸭名之。我以为炙鸭更贴切。
烧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烹饪之法。炙不简单等同于烤、烘或焅,至少不是北京烤鸭的方法。炙是接触到器具的,器具如春秋战国时的青铜方炉、箅子。《礼记·曲礼》中有“毋嘬炙”,注疏说:“火灼曰炙。”灼是要碰到烧热的东西,烫着了。炙和灼同义。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燔、炮、炙是烧烤的不同方式,燔相当于现在的烤鸡在火上翻转烤,炮相当于叫花鸡、窑鸡包起来烤,炙相当于放架子上烤,或者像北京和韩式烧烤。
《说文解字》云:“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这里炮与“裹而烧者”不同,就是当作灼,炮肉即烧肉。据说纣王发明炮烙之刑,《史记·殷本纪》曰:“于是纣王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炙就是把肉放在炮格架子上烤,跟我们现在的烧烤一样,至于是什么肉,就别管了。
《孟子·尽心下》载: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赞美事物和传诵诗文便用“脍炙人口”来形容。脍是生的,如切得薄薄的生鱼片,炙是熟的,如烧炙烤熟的肉。古人吃食有生有熟,脍炙连用,枚乘《七发》有“薄耆之炙,鲜鲤之鱠”一句,意即天下美味,有兽脊上的肉切细做烤肉,有鲜活鲤鱼切薄做生鱼片。
所以大浪麻石电厂这家小菜馆的烘鸭,严格来说是炙鸭,它是整个鸭子摁在烧热铁锅上,皮贴着锅,一点点烤熟的,不同于平常明炉烤鸭烧鸭的做法。
民居天井院子不小,劏、洗、切都在这里完成,桂花绿萝,盆碗随意,另一侧水池,养江里捞上来的鱼。凭栏两侧厢房,宽牖临江,俱通透,木桌竹凳,敞豁有容,是个好的吃饭所在。
之前来时,记得鸭子雪白,抹盐,腔里塞姜葱蒜,然后人工压在柴火烧热铁锅上,靠鸭子自身出的一点油,慢慢烧炙而熟。鸭身不规整,须得用手压紧并不断翻转,整只鸭全熟,耗时费力,所以没有现点,都得提前一天预约,且一天最多只能提供两只。
当时对微黄、浅棕、深褐颜色不均的皮肉,自然而然的本质肉香,惊为天鸭。极简手法,复杂工序,无比美味。
然而这次来见,上了色的金黄鸭皮,仍旧雪白鸭肉,形象不恶,但已不是当初模样。好比几十年后遇着初恋,本满怀深情,却中年色衰,看不得了。
小菜馆无烤炉,鸭子表皮干燥,无油炸痕迹,仍是烧炙方法烤熟的。烹饪方法未变,我猜是鸭身抹了酱油老抽之类,为了颜色更好看。三四块肉加一条鸭腿,要吃带皮的,香脆,基本上是老味道,抹了酱油,区别也有。初恋还是要比再遇更美好。这个鸭子的烹饪方法仅此一家,他处所未见,无论从融安还是融水县城过来,都需四十分钟车程,若想再来,实属困难。如今早已习惯把每一次,都当作是最后一次看待。
煞费工夫的做法,唯有乡村可行,时间在这里缓慢,乃至停驻,可以慢慢来。城市霓虹迅飞,不肯慢下半拍。大浪炙鸭的滋味便只能留存记忆了。
它家除了烘鸭,还有河里的鱼,即便不是河鱼,青绿山水养出来的,也是乡野风味,天存自然。言为鳜鱼,一掌长,半掌宽,一半酸汤,一半香煎。
酸辣汤做法各异,滇黔桂俱不相同,以酸水、腌酸料、番茄开者皆有。融水大浪属苗族,多用糯米水或米羹米汤来起酸汤,调入野生西红柿,煮时再加姜葱蒜、桂皮胡椒等料。小店的酸汤平淡冲和,微酸带甜,兼有鲜香,吃鱼喝汤,可解宿酒。
酸汤鱼的做法既保留河鱼鲜嫩,又能增添别样风情滋味。一半香煎的,焦香后再辅以辣椒姜葱略焖,这是桂中菜式惯常做法。这样的鱼味美可口,不用吃饭了,鱼即主食。日前于柳州珍知港餐厅,菜品有一指长小河鱼,一点盐和胡椒,炸得干脆,味道甜美,香酥脆爽,嚼之咔咔作响,下酒最佳。
南方多水乡,鱼虾多而做法亦多,各地食材因地制宜,特别的风味也只能涉足方可一尝。旅食就成了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凡到一地,不择当地美食几无可能。
大浪小菜馆中还有炒笋,独有的泡发后的味道,乡土气息浓郁。言一年四季都有笋,多数新鲜,也有腌起来长期保存的,却并不酸。时间未到,再有两个月近年关,那时冬笋上市,汆汤、凉拌、炒熏肉,才是神品。河鲜山珍,还有比之更美菜肴吗。苏轼言:“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大浪小菜馆,虽然主题是炙鸭,但鱼美笋香,子瞻所求不过如此,已该满足。
融安县城三江人开的小菜馆,除了三江特色羊瘪汤外,小炒也有几个。三江人似乎天生会做菜,怎么炒怎么好吃,多年前我曾在咸亨油茶馆门口观摩老板娘炒猪肝粉肠和牛筋,知道了炒的顺序不同,滋味不同。程序决定的不止正义,也决定美味。
三江小菜馆也有素炒竹笋,加了青红辣椒西芹,颜色亮丽,口感更为丰富。焖鸡,我看着像炸或炒过的,清香爽口,味亦美。时间短,肉紧,细嚼得费点工夫。还有一道菜是我平常也很钟意的,蒸酸鱼炒酸肉,或者直接油煎。我可能生下来五行缺酸。董仲舒《春秋繁露》及《黄帝内经》俱载,酸味五行属木,木生火,饿木及饿火命者,宜木旺,多食酸。绿色食品和酸味食品入肝经为木性,可增益肝脏功能。
《黄帝内经·灵枢》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又说:五穀,麻酸;五果,李酸;五畜:犬酸;五菜:韭酸;五色:青色宜酸。不自觉地,都是喜食之物,比如东泉黄焖狗,在柳城时说每天都吃有点过,说隔三差五又有点长。
融水是苗族,三江是侗族,这两个少数民族饮食多酸,亦善制酸食,几乎逢食必酸。碰到三江酸鱼酸肉,挪不开筷子。鱼肉鸡鸭皆可制,盐腌,辣椒粉甜酒糟等入坛,如同陈年普洱,越久越好。如今改良了,出坛均蒸或炒熟方食,以前可是直接就切片吃了的。
柳州人吃到好吃的酸味,称“酸爽”。三江的酸鱼酸肉就是酸爽的感觉,下饭尤其好,或者生菜叶包酸肉和糯米饭。
陈酸甚或陈酸腐的肉,比酸笋过之无不及。这是侗族苗族人山间日常生活,水雾弥漫的山居,食品有生存的记忆,把它看成一本书,烘鸭也好,酸鱼也罢,都是民族生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