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面有我们普通人,难以认识,难以体悟的东西,比如,经络。易经首先是生命之学,孔子讲生生谓之易,是与天地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学问,本质意义是我们现代的生理科学,生命科学。拓展之后,才是社会之学。
少阳在哪,太阳和阳明在哪,不是哪个人,能够随其意放的,那是一个客观事实。而这些是必须依靠真人、至人的内视、内圣,才能够察,才能够亲证体悟。我们普通人,没有内视能力的人,得接受真人、至人的言传身教,教诲才能够知道。
先圣们格物的方法就是观生命体自性文的化的表现,通过生命体生化的真情,真象,推理生命体的生化是否率性,如何率性,即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通感一体,天人合一,循性法时,盛衰外列,道法自然。因天之生也,以養生,謂之文。
从生理上看,《易经》的易表述的是经络的生理变化。易经应该是人的“经”从先天转化成后天,人胎儿时经络为先天八卦;人出生后经络变为后天八卦。而这些必须依靠真人、至人的内视、内圣,才能够亲证体悟。得需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人体经络:
十二正经为经脉,在表,主后天,主动,为用;奇经八脉为络脉,位里,主静,主先天,为体。
十二正经:
后天八卦乾坤六子(三阴三阳):
坎为太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离为少阴: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巽为厥阴: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
兑为太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震为少阳: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艮为阳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阴蹻脉,阳蹻脉,阳维脉,阴维脉,冲脉,带脉。
人胎儿时经络为先天八卦:乾为督脉(乾首,总督统帅),坤为任脉(坤腹,妊娠),离为阴蹻脉(离阴在中为桥梁),坎为阳蹻脉(坎阳在中为桥梁),震为阳维脉(震阳在里维系诸脉),巽为阴维脉(巽阴在里维系诸脉),艮为冲脉(艮为山,土气为中气),兑为带脉(兑为金为布,为带)。先天为体。
人出生后经络变为后天八卦:离为任脉(列缺,离为心,任物者也。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坎为阳蹻脉(申脉,阳气伸展外达。神者申也。申脉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震为阳维脉(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震为将军,将在外,统维诸阳,胆统十一脏,肝为将军之官,五行属于木),兑为督脉(后溪,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兑为泽为口,为督促),艮为阴维脉(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统维诸阴),巽为带脉(临泣,巽为风,为号令,为带领),乾为冲脉(公孙,脾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脾土冲气以为和),坤为阴蹻脉(照海,坤,伸也,阴气伸展外达)。后天为用。
阳性动,动为用,阳为用,阳动阴随。
天地者,乾坤也,父精母卵也。受精卵、真元一旦形成,先天形成的东西,性,理,基因,在后天是不变,不易者也,本性不易。这就是易的不易,太极图的黑点,白点,乾为纯阳,坤为纯阳,为父精母卵,一画开天地,为父精母卵DNA裂解,阴阳互交,受精卵、真元一旦形成,基因、生殖遗传信息终身不易、不变。所以老子讲“知白守黑”。阳遇阳,阴遇阴则窒;阳遇阴,阴遇阳则通,“坤为文,遇乾明”。对一个生命体一生的生化而言,变化的是其阴阳气化,是形器;不变的是其性、文、理、基因、生殖遗传信息。
天有阴阳,阴阳推迁,四时变化,爰有十二节气,人有十二支节以应之,就是人的十二正经日循行节律,亘古不变,分时主令。十天干五运主政五化脏腑生化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也向壬中寄,胞络同归癸水乡。十二地支六气司令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正常人,平人的五脏六腑按天的节律分治活动。
乾坤相感阴阳互索,乾索第一阴而变长女、巽卦;乾索第二阴而变中女、离卦;乾索第三阴而变少女、兑卦。坤索第一阳而变长男、震卦;坤索第二阳而变中男、坎卦;坤索第三阳而变少男、艮卦。在人体的表现就是十二正经按照时辰,昼夜表里阴阳联络而六节分治,则有震、离、艮、兑、巽、坎六子卦,它们与三阴三阳之六经相配,共同演绎着后天生命中的变化与易理。坤道化而成男,乾道化而成女。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乾坤,男女,先天后天,感交生而变,阴与阳巅倒,易之根本,顺而成人。阴阳颠倒成人后,如能够再颠倒,取坎填离,修成纯阳,就可逆而成仙了。
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这两仪,便是父母、天地、乾坤的象征,它们掌控着生命的性、理、基因,使得万物生化循性法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化形迹与生容仪。这神功神妙的生化过程,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易理、真元生化之理、道化之理、德化之理的完美体现。这就是易的变易之理。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乾阳之一炁也;“黑者水基”,坤阴之二气也。人受胎时,含有乾性、坤命、离精、坎血之四者。乾性即乾阳一炁,空洞之祖性也,坤命即坤阴二气,有为之元情也。
父母因情欲而生我,又感中阴前来,与元情相合(中阴内含食、色)。元情内含有气质,食色之性,此为受之父母之根性,实则非性而为元情,故《西游记》以猪八戒为食色之性,为识神,在天为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因调戏嫦娥,贬下凡尘,一灵真性,错投猪胎,生平好色,食肠又大。元情本为真性所化,因夹带后天食色,所以外驰。谓投胎者,譬之中阴,谓之“猪”者,以其驰于气质、食色,昧于根本,犹似于猪,故以差投猪胎比之。一部《西游》,唐僧遇魔,皆因听信八戒言语,可知识神为害非浅。唐僧必于两界山启发道心,鹰愁涧收得龙马,终日乾乾,至诚专密,然后又于高老庄收伏八戒之识情。识情已伏之后,犹常动遭魔,必至九十八回,识始不动,炼性之难,可以知矣。
老子讲,知其白,守其黑。白就是性光,就是乾健,就是纯阳,是先天一气;黑就是杳杳冥冥的黑水,纯阴,就是地势坤,就是龙宫,就是龙潜的地方。先天一炁,从先天沉到后天,所以是潜龙勿用。潜龙潜到了最黑的杳冥之地,就是人体的会阴穴,张紫阳把这里叫做阴跷脉。海底也,为坎,先天为坤,后天为坎。
这个乾也就是金精,先天一炁,伸缩自如,能大能小,就是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通肾可藏耳。也就是男子的外肾,里面藏有先天炁可大可小,在会阴穴封固,凡夫不能练化,顺欲望之流而下,修行之人可以唤醒它,练到耳后三根白毛,就是悟空把它练到大脑两边耳朵里面,这就是取坎填离,水中之正阳,先天一炁,乾归九五之位,飞龙在天。
先天一炁,在海底不能用,所以是潜龙,被悟空、被修者,提升到上来,到坎水之中,就是见龙在田,这个田就是丹田。
感应道交,感者自知,潜龙变成见龙在田,这个时候元精、元炁、元神,自动会相吸引,就好像少男少女那种无心而感,称之为咸卦,无心而感,而动,而交,就是无为法,不是有心而感,是自然。
先见龙在田,意守下丹田,结丹,然后通过终日乾乾,就是每天修炼,练到九四,就有“龙”或跃在渊的现象,就是背后夹脊,夹脊穴犹如两山之渊,最后脑后摘金,到了乾顶,三根白毛,就是乾三阳开泰了,自然随任脉飞流直下三千尺。
医易同源,医道同源,易道同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生而知之真人至人,学而知之的圣人,内取诸身、内视的成果,本质上是生理科学、生命科学。人体的十二正经循性法时沿经络循行,子午流注,先天易后天,后返先天,都来自易经,药王孙思邈讲不知易不可为太医。
中国古代的易经等经典,不是现代西方概念里的抽象的哲学,而是具体的生命与气化相关的时物文理学,是基于公理的真理,是《阴符经》里黄帝讲的“时物文理哲”,是具象的哲学,是以茂对时的成就,是现代意义的生物科学、生命科学范畴。
上之古人传下来的言、经典,根本在于用。在书写载体匮乏的时代,能够传下来,能够记载下来的东西,一定是有大用处的,是安身立命之本。
孔子《周易.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经是生理学、生命科学。我认为,一切脱离生命现象的解释都不是易经的本意。
《周易阐真》刘一明讲“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并由此以为“丹道即易道也,圣道即仙道也。
人生应该是了性,尽命。三才立根于我,我心即道心,道不虚行,只在我心我行。道不虚行只在人。道在每个生命体里面,道在方便之中,道在“屎溺”之中,你拉的屎是球,是条,还是稀,就可以明你生化的德否、道否、和否、中否、寒、热、燥、湿。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一物一太极。唯物唯象考坤元,坤元合德机缄通。
古人所谓天地者,乾坤也,父精母卵也。受精卵、真元一旦形成,先天形成的东西,性,文、理,基因,生殖遗传信息,在后天是不变,不易者也,本性不易。这就是易的不易,太极图的黑点,白点,乾为纯阳,坤为纯阳,为父精母卵,伏羲一画开天地,认识了父精母卵DNA裂解,阴阳互交,受精卵、真元一旦形成,基因、生殖遗传信息终身不易、不变。所以老子讲“知白守黑”。阳遇阳,阴遇阴则窒;阳遇阴,阴遇阳则通,“坤为文,遇乾明”。对一个生命体一生的生化而言,变化的是其阴阳气化,是形器;不变的是其性、文、理、基因、生殖遗传信息。
易经的科学原理是生命体的自然,自为,本能,是孔子讲的“感者自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易与天地准,生命体的生命活动循性法时,外列盛衰,故易能弥伦天地道。易经本质是以真人、至人,内视、内圣为基础的格物学,是我们现代意义的生理学,生命科学。医易同源,易道同源。
数千年来,《易经》的修习者,执文泥象而忘其真一,迷方者也。迷于象数而忘其真一,陷于阴阳而失其一。离形论气,离形论数,离开真元论气数者众多。普通人,离开真一,离开真元的生生,怎么能够言《易》!
中医里的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经络是人体这个一元太极,阴阳会通的通道,中医治病必本阴阳,必须本的经旨,是经方“效如桴鼓”根本。从实体上看,经络也是《易经》的本源,所以药王孙思邈才讲不知易不可为太医。这也就是医生必须循经络定位病邪之所在,选用相应方药以去之,这应该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根据。否定了经络,《伤寒论》就失去了基础。
《黄帝内经》讲经络是阴阳会通的通道。我的理解,经络也应该是玄之又玄的通道,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属性、能量属性,信息属性都可以通过经络这个通道来表现。《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我认为古人是通过内视发现经络的。神通于目,圣通于耳,乐可通神。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乐,是古圣察天地人阴阳气化的术,是古圣察万物生化处于道化、德化,还是失道、失德的术。希,可以表述道化、德化;乐,可以表述道化、德化,所以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
《内证观察笔记》讲的正是修行的人的神如何通于目,可以说是一本探讨中医本源、中国传统文化本源的书,它是让我们现代人了解了古圣人是如何认识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人的生命活动与宇宙感通一体的交流方式和通道,将生命体的生化与自然相关联,将中医的饮食五味如何通过脏腑藏精化气、气是如何化津、化血,津液气血如何通过经络按节气循行,循性法时;天体的气、药的气如何作用人体。把人体生命活动放在宇宙自然演化中进行说解,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对我们认识中医的本源、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有极大帮助。
圣通于耳,通过耳朵的感知力,来识阴阳通万物的人,是圣人。圣人闻喘息声音而知人生化之病所苦;听律管发出的声音可判断天地阴阳的气至,是平气,还是太过或不及,从而予测天地之气,五行气,对万物五类生化的影响是吉还是凶,利用岁气,正五谷,种植与岁气五行相宜的农作物,利用天道,盗天之气,使物利贞,司岁备物。
中医里面有科学的东西,所以有人说“中医是科学”;中医里面也有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现代科学还不能够认识的东西,比如经络,比如内视,所以有人说“中医不科学”,而这些所谓不科学的部分才是中医真正的基石。
中医的基石是人的本能,就本能而言从上古的真人,到中古的至人,到黄帝时代的圣人,再到后来的贤人,中医人对阴阳的认识程度、把握程度一直在退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指出,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本质是一样的,中医是瑰宝,是顶级的生命科学。我的理解,这个本质是真人、至人、圣人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能,是生而知之谓之神,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道生法”的根基。
可以说,内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是道化之本,是德化之基。或许正是那些智慧深邃的圣哲们,通过内视的法门,洞悉了生命体父精母卵中DNA裂解的精妙过程,才有了盘古一画开天辟地的传说。只有有内视能力的真人、至人才能够体悟亲证中药的性,味,以及归经。
孔子所言的“生生谓之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正是对生命之奥妙的深刻揭示。每一个生命体都承载着独特的生殖遗传信息,它们的生长繁衍无不遵循着这些信息所设定的基因图谱。易经是生理学,生物学,生命科学。《易经》,是研究活物的学问,不是研究死物的物理学。
先圣们格物的方法就是观生命体自性文的化的表现,通过生命体生化的真情,真象,推理生命体的生化是否率性,如何率性,即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通感一体,天人合一,循性法时,盛衰外列,道法自然。因天之生也以養生,謂之文。
承认了内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就清晰起来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所有优秀经典都是失道而后德的产物,是基于生命体循性法时的自然生化逻辑的推理,是因道生法的产物,是道法自然的产物。
失道而后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化的结果,德道本一,道德一体。德化是失道的中古之人对自然世界探索的思想和框架,是宇宙生物观!
我们许多现代人,对中医有怀疑;对中医的内视更认为是神话,或笑谈,或无稽之谈。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他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
药王孙思邈也讲过: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越人彻视于腑脏,秦和动达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迭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
可见孙思邈认为,越人、秦和是有内视能力的人。孙思邈做为大医,自身的道德文章,历史上官方、民间都有地位,应该是争议最少的吧?自己活了一百多岁。其观点是不是应该更为可信,说服力更强,是不是更抗黑呢?
作为正史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也记述了扁鹊,也就是秦越人,吃了长桑君的方药,而有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的能力。望,目视,就知疾在腠理,疾在肠胃间,还是疾在骨髓。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可见陶弘景不仅仅承认内视,而且懂得修炼内视的法门。
据说印度开悟者萨古鲁,也可以看到一片面包如何进入自己的身体细胞,化为身体的各个部分。
《黄帝内经》讲的中古至人能够“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描述的正是他们的内视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他们才能够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益其寿命,而成为强者。上古的道生真人者,内视能力更强,他们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庖丁解牛》“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应该也是有内视能力的人,对牛的身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外观眼目视觉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控制的内视还在运行,所以才能够避开障碍行刀的筋膜、骨头等东西,刀即使用了多年也还是如同新发于硎。可以透彻认识牛的身体的自然结构组织,能够顺乎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这样,我们读起来也就不玄乎了。
认识通达透彻,境界高,才能缘理而行,行才能无阻、无碍、无滞,才能不耗实、不耗精、不耗真,才有可能无为。也才能够独立守神,知止,知行,意到、力到、气到。
道,即是阴阳二气,必知此二气由来。夫阴气属于性,乃离明之象,外阳而内阴,藏之于心,发之于目。神通于目,圣通于耳。
《阴符经》讲“机在目”,说的也是圣人内视而察阴阳气之机变。
《仙道正传》讲:“目之所至,心之所至;心之所至,气亦至焉”。
《金笥宝录》讲:“眼乃神游玄牝门,抑之令眼使归心”。
《玄机直讲》说:“乾坤会合,神通气畅”
眼睛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外观内视,功能巨大。故《阴符经》曰机在目。
如果没有内视,那经络中医是怎么发现的呢?现代有解剖,发现经络了吗?经络是,阴阳会通的隧道,是中医诊断与调理重要的依据。我们现代人目前穷尽手段,只发现了手臂上的一小段经络而已,还都不能够完整认识这个东西。
更新于: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