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5日,强弩之末的阿炳在自己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舞台上,再次拉响手中的二胡,这曲《二泉映月》他拉了无数遍,但每一遍都不同。
我们只知他名曲传世,却不知他的身世。他虽也曾吃喝嫖赌,惶惶度日,但不可忽略的是,他其实也是个爱国人士。
阿炳唯一照片
身世荒唐,艰苦学艺
阿炳的母亲是个寡妇,但他并非所谓的遗腹子,而是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与人同居后的产物。
道观里的道士通过对阿炳生辰八字的五行算法,算出他五行缺火,于是便从“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 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中央戊己土”这话中,取了“火”与“丙”凑成“炳”字。
因此,“阿炳”便成为他的小名。虽然他是个男孩,但他的来历不明。族人也觉得他母亲的行为污了祖宗的脸面,于是将阿炳和母亲驱逐了出去。
母亲一人带着阿炳生活了4年,每天都要承担外界的流言蜚语,平时他们娘俩也基本不会与邻居来往。
阿炳4岁这年,母亲因长期郁结于胸加上常年劳累,最终撒手人寰。
族人无奈,只能安排阿炳的婶母照顾他。4年后,一个“华”姓道士将他带上雷尊殿,并送他去读书。
同时,这道士还请德高望重的张天师为阿炳起了大名“华彦钧”。不过因为大家叫阿炳都叫顺口了,所以很少有人称呼他的大名。
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后,阿炳把该识的字都认识了,于是华道士亲自教他乐器演奏。
从鼓、笛、二胡、三弦、琵琶等等,华道士对阿炳可谓是倾囊相授,阿炳也很尊重自己的师傅。
在他看来,自己很幸运,虽然父不详母早亡,但是自己遇到了很多好人。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阿炳学的很认真,练得也很刻苦。
12岁这年,阿炳开始跟着师傅学吹笛。为了锻炼他的气息和臂力,华道士不仅让他对着风口吹笛,还会在笛子的尾端挂上秤砣。
所有乐器中,阿炳最喜欢二胡,他喜欢二胡的音色,有一种讲故事的感觉,而他也能为之赋予感情。
长期的练习使他的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而因为他的臂力强,他所用的二胡外弦也比一般人用的外弦要粗很多。
学乐器是需要人能够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能够在无人鼓掌的时候坚持自己的路。
阿炳做到了,不过他并没有让自己等很久。极具乐器演奏天赋的他,在17岁这一年就已经能够参加道教的音乐吹奏。
他的吹奏技艺让他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与尊重,在当时他们并不以年纪论资排辈,而是以实力。
这也为他将来成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做了很大的铺垫,不过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他的身世上。
1918年,华道士因肺病离世,在去世前,他告诉阿炳自己守了一生的秘密:他是阿炳的生父。
堕落自毁,悬崖勒马
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叫了13年的师傅,其实是母亲曾经的相好,而自己是个私生子。
这样的认识让阿炳心里很难受,他不愿意接受这件事,宁愿自己还是那个父不详的孩子。
但是雷尊殿大道士的身份和人们背地的议论,让他始终无法逃脱世人的目光。
雷尊殿的香火一直很旺,来往的信徒络绎不绝,面对这样的巨大财富,阿炳陷入纠结。
他的当家大道士身份让他始终无法忘记自己是寡妇与道士的私生子这件事儿。此时,迷茫的他有了钱,于是便开始放纵自己。
甚至,为了逃避现实,阿炳过上了声色犬马、昼夜荒淫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很快毁了阿炳的身体。
钱不仅会让人堕落,也会引来形形色色的“小人”,而阿炳当时身边就有这么一群“小人”。
他们带着阿炳喝大酒、抽大烟,同时还引他出入烟花柳巷之地。人们都将阿炳的堕落看在眼里,但是却没人愿意点醒他,因为他手里有一笔很大的财富。
当阿炳后来因为私生活混乱而染上梅毒,从而双目失明后,他一下子就失去了对雷尊殿的控制,甚至被人赶了出来。
就这样,他自己将一把好牌打的稀烂。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体验了尔虞我诈之后,阿炳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
他开始醒悟并学着自力更生,不过一个盲人在当时的世道很难生存下去。族人虽对他之前的行为很不满,但也无法做到袖手旁观。
于是,族老安排了寡妇董彩娣在阿炳身边照顾他。两个无依无靠的人很容易惺惺相惜,阿炳和董彩娣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便结了婚。
他们之间更多是互相依赖,搭伙过日子。阿炳平时都是走街串巷的弹唱,收入仅够两人温饱。
阿炳故居
加上之前阿炳的荒唐行为,早就掏空了阿炳的身体,在家里他也帮不上什么忙。时间久了,董彩娣越来越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于是便弃阿炳而去。
不过,阿炳还算是个有魅力的人,1933年,他与以前烟馆的服务员催弟重逢。
催弟也是个寡妇,在给丈夫生了5个孩子之后,丈夫因病去世。她一个女人根本养活不了5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她将孩子们全部送了人。
当催弟再次见到流落街头,演奏弹唱为生的阿炳后,她心中有了一种同类人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指引下,两人开始同居。
阿炳与催弟
走街串巷,爱国弹唱
与催弟在一起后,阿炳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为了生活,他继续背起一身的行头走街串巷。
当时的他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意,经常将时事新闻变成顺口溜进行弹唱。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侵略,阿炳虽不能上前线杀敌,但却能在后方为战士们加油鼓劲,同时将战士们的英勇唱出来。
当十九路军不顾上级反对,在上海英勇阻击敌人军队时,全市日本纱厂的工人全部罢工,并联合群众共同支援十九军的抗战行动。
阿炳有感于他们的英勇与爱国,于是将这一新闻编为歌曲,在大街小巷传唱颂扬。
后来,他更是以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引得路人围观合唱。当所有人跟随他红木胡琴拉出的曲调一起大声唱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时,所有人热泪盈眶。
而后的一曲《听松》让人听的热血沸腾,这一曲描写的是金朝将军兀术统军伐宋时,被岳飞打败逃跑,躲藏之际听到宋军震天的口号与冲天的气势时的场景。
阿炳通过这样的故事,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将军的爱国以及大宋王朝的军威。在他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演奏中,流露出他满腔的爱国热情。
1947年,不知是遗传还是抽大烟的原因,阿炳患上肺病,一度无法下床。平时只能依靠给人修乐器、卖偏方和接受催弟子女接济而勉强度日。
1950年,阿炳的《二泉映月》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注意。在此之前,这首二胡曲并没有名字,人们更多称它为“依心曲”。
因为阿炳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是随心而奏,演奏出来的也是他的心声。
9月25日,阿炳第一次坐在舞台上为大家演出,当时他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
在此之前,他已经3年未拉响二胡,为了这次演出,他几乎不食不眠练习了3个日夜。
面对人们对他身体的关心,他表示,能给乡亲们拉二胡,即便是累死在台上也无怨无悔。演奏完毕后,全场掌声雷动,阿炳也向台下的听众们鞠躬致谢。
舞台剧演绎
同年12月4日,57岁的阿炳离世,留下多首名曲传世。而那场演出,是他最后的绝唱。
阿炳一生跌宕起伏,见过人间繁华,体验声色犬马,但最终陷入生活的泥沼。
我们只知“阿炳”,很少有人记得他叫华彦钧。“彦”意为“有才学之人”,正所谓“美士为彦”。“钧”则是重要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这里的“彦钧”二字恰好表明了父母对他的期待,父母希望他的才华能担得起夸赞,他做到了。
面对阿炳,大多人诟病于他青年时期的放荡不羁、吃喝嫖赌。然而,谁人年少不轻狂,哪有万般皆榜样,人无完人,放过自己也适当宽容他人。
当然,吃喝嫖赌中,嫖和赌都是原则问题,错了就是错了,及时改正悬崖勒马才是正解。
而吃与喝,人皆有口腹之欲,但切莫过量。贪吃贪杯皆伤及机身,日子还长,我们可以细水长流。
而阿炳最为世人称道的,一是他面对艺术的态度,二是他的爱国。艺术是不被拘束的,自由创造而成,并非学术刻板,照葫芦画瓢。
为何现在鲜少有人拉出阿炳《二泉映月》的感觉?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学到他身上的洒脱与自由。
爱国那是必须的,无论何时何地,回头看国家都在护佑我们前行,而民福则国安,国安则家旺。
阿炳画像
我正在参加2022年度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人气作品大赛,喜欢我的作品就点击下方链接为我助力吧,感谢大家的支持!
连续助力8次便可获得抽奖机会哦,神秘大奖等着你~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更新于: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