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那场授衔仪式,***的气氛可不比春节抢红包时差。将领们一个个像是走秀,互相道喜,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周总理这时候也不例外,走到一个老朋友面前,一边道喜,一边还顺带来了点心里话。
“你的军衔,评级不高……”周总理看着这位老朋友,眼里带着点歉意。
那人,是个老实人,听到总理这么说,还摆摆手,笑着回答:“有个军衔就可以了,不要在乎其他的了!”这位大老粗的回答,简直比吃了颗定心丸还让人舒坦。
这场对话,既轻松又有深意。在那些硝烟背后的故事里,不就是这样的小插曲给了历史更多的人情味吗?那么,问你一个问题,这位被评为中将的“恩人”,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让周总理都要称他为恩人呢?
01
在建国初期的那些天,各种事儿特别多,尤其是刘伯承元帅,接下了一个大活儿——建立军事学院。这任务大得跟修长城似的,资源紧张得跟北京的自行车道一样拥挤。
刘伯承开始盘算着怎么开展工作,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他摸摸鼻子,想来想去,觉得这活儿得找个靠谱的帮手。
这时候他想起了李治,学院的卫生部长,一个 在部队里小有名气的“管家婆”,人称“李全能”。刘伯承打了个电话给李治:“老李,学院这边事多人少,就指望你来救场了。”
李治那边儿接了电话,声音里带着笑:“元帅,你这是把我当救火队员了?咋了,啥火需要我来灭?”
刘伯承说:“这不是开学了嘛,啥都缺,我这里连个像样的钢笔都找不到,你得帮我想想办法。”
“行,”李治一拍胸脯,“钢笔不就是小意思嘛,我这就去搞定。”
李治这人有手段,也敢想敢干。他立刻带着一把枪(作为前线医生,他总是随身携带以防万一),直奔中央领导办公室。看到有个武装人员要见领导,警卫员自然是紧张得不行。
***和周总理听说是李治来了,两人互看一眼,笑了:“又带枪来了啊?放他进来,他是来帮忙的。”
02
警卫员一边接过李治的手枪,一边不放心地打电话汇报:“报告,有个带枪的大个子要见***和周总理,说是卫生部的李治。”
李治一进门,***就打趣道:“李同志,这把枪你是留给我自卫的吗?”
李治笑着回应:“主席,这枪咱们还是留给我自卫吧,您这里的保安措施,我看是铜墙铁壁。”
周总理接过话茬:“李同志,既然来了,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别拿那枪吓人了。”
李治连忙表明来意:“两位领导,咱们学院现在是真的困难,连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不齐全。我是来看看能不能搞点资金支持的。”
***沉吟了一下,然后说:“看来你这是赶上家里穷日子了。不过,建设军事学院确实重要,不能因为困难就放慢脚步。”
周总理也点头:“李同志,这学院对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停滞不前。”
***接着说:“我这里有些稿费积攒的,虽然不多,但你先拿去应急,总不能让教官们拿枪上课吧。”
周总理也笑道:“我这边也能拿出一些,尽管不够大手笔,但聊胜于无。”
李治听了,感动得差点没掉泪:“两位领导,有您这句话,我这就放心了。我回去后,一定把学院的事情办好。”
走出门的李治心里琢磨着:“这回真是赚到了,主席和总理都这么上心,这学院的事情看来是有戏。”
从此以后,李治回到学院,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中去,而***和周总理也时不时地召开会议,继续关注学院的发展。他们这么一折腾,那军事学院不仅设备全了,连教官们都精神抖擞,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上,充满了斗志。
过了一段时间,李治收集了大约3亿。
03
李治这次再次走进中央领导的办公室,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这次他没带枪,但带了满满的敬意和几斤心里话。
一见面,周总理就开了口,声音里掺着那种老朋友间的温暖:“李治,你这次不带枪,是不是觉得咱们这里安全了?”声音里透着玩笑。
李治笑着回应:“总理,这次我带的是感激,您说这能算武器吗?”
***也笑了,接过话茬:“感激有时候比武器还厉害,尤其是你这么大块头的人来表示感谢,我们可得认真对待。”
周总理点点头,微笑着说:“你是个好大夫,你这回帮的不只是几个人,而是整个新中国啊,这点钱,算不了什么,主要是你把学院办好,让那些未来的将军们有地方学习,这才是大事。”
李治知道,周总理这么重视他,部分也是因为自己曾经在前线救过他的命。那次战场急救,直到现在想起来,李治都觉得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刺激的一刻。
“总理,那天要不是您坚持,我也救不了您。” 李治说着,眼神中透露出对生命的尊重。
周总理摆了摆手,态度谦虚:“那天要不是你,我这老命早就交代在那里了。你是咱们人民的好儿子,好大夫,现在又是好校长。”
李治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总理过奖了,我就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现在能为国家培养将来的栋梁,我也感到荣幸。”
***插话道:“你不仅仅是做了一点,你是在为国家打基础。我们拨款,不只是因为你一个人,更是看到了这个学院的重要性。钱虽然不容易凑,但是值得。”
李治听了这话,更是感动,他知道这些钱的重要性,更明白领导们的用心良苦。他郑重地说:“我会记住这次的帮助,保证不辜负领导和人民的期望,把学院办成国家的摇篮。”
随后的会议,众人都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支持学院的建设,气氛既严肃又充满希望。而李治,更是把这份重托铭记在心,誓要让这份信任开花结果。
04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李治这医生混得像个无根的浮萍,本来只想救人,结果却被***抓去给那帮大老粗包扎伤口。这种日子过得,他心里那个堵得慌啊!
有一次,他在营地里给一个***军官处理伤口,那军官还不老实,一边抽着烟一边吹牛:“李医生,你这手艺,咱们这边可少见,要不是你,我这老命早就没了。”
李治一边敷药一边心不在焉地回应:“是是是,大爷您金命,得好好保着。”
心里其实想的是:“我这是在救人还是在帮债?”
那些日子里,李治见的多了,***的士兵们打仗不讲究,抓壮丁,欺男霸女的事儿更是家常便饭。李治每天都在想,自己这是堂堂南洋医科大学出来的才子,怎么就混成了给这帮瘟神治疗的下场?
终于有一天,他在给一个小兵换药时小声问:“小兄弟,你听说过哪里能脱下这身军装不?”
小兵胆战心惊地四下看看,低声说:“李大夫,听说前线有个部队,那里不抓壮丁,还专打这些狗官。”
李治听后心头一动,越想越觉得这就是他的出路。那晚上,他拿着自己的医药包,趁夜色摸黑一路向那传说中的部队撤了。
走了不少路,天也亮了,李治到了一处山谷,看见几个破衣烂衫的士兵正在架火做饭,便上前问路。一个看起来像领头的走过来,看着他问:“你是哪路神仙?怎么一身***的装束?”
李治一笑:“我这是逃兵,特来投奔你们的。”
那人瞪大眼睛:“逃兵?你这逃得有点远啊!我们这是新四军,你没找错地方吧?”
李治这才如释重负,大笑道:“没错没错,正是因为听说新四军待人不错,我才决定来投奔的。”
05
李治一开始穿着***军官的制服被俘,心里那个紧张啊,简直比高考还严峻。他以为自己的下场就是成天吃土豆皮,结果人家红军比他想象的还要客气。
到了红军营地,一位红军指导员热情地迎上来,拍拍李治的肩膀:“同志,别紧张,我们不吃人。”
李治尴尬地笑了笑,想着:“哎呀,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我这算是走狗运还是狗屎运?”
不过,慢慢的,他发现红军这边的确跟他以前待的那帮人不一样。比如,饭堂里,连指导员都跟战士一样排队打饭,而且还经常是馒头加咸菜,想当初他在***那边,哪次不是肉来肉去的。
一次,红军中的一位老战士跟李治说:“李医生,你看咱们这里虽然苦点,但大家都一条心,不像你们***那样,上面吃肉,下面喝汤。”
李治听了挠挠头,半开玩笑地说:“老哥,我这原本就是来学习的,看来得从吃肉改成吃菜了。”
红军的战士们听了都乐了,觉得这个从***来的医生还挺风趣的。李治也逐渐习惯了红军的生活,从***那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环境里,转变为了‘大家一起扛’的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更是深深体会到红军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那种淡泊名利,实实在在为人民的态度。这跟他当初的理想不谋而合,他开始真心实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他在一次给战士们治疗后,感慨地说:“原来当医生,不只是救人的身,还能救人的心呐。”
老战士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李医生,你这话说得好,跟咱们红军一样,不仅要赢得战斗,更要赢得人心。”
从此,李治就这么一头扎进了红军,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军医,他的医术和他的幽默,都成了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的一剂良药。
06
当李治被叫到周总理的帐篷时,气氛紧张得就像电影里的终极对决场景。***和几位高干都在那儿,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快点想办法”的字样。
李治一进帐篷,***就直接开门见山:“李医生,周总理病得不轻,咱们这帮大夫都没辙了,你来看看?”
李治一看这阵仗,心里虽然有点儿“这下可压力山大了”,但表面还得装得镇定,他点点头:“让我看看。”
周总理躺在那里,脸色比纸还白。李治上前检查了一番,然后皱着眉头思索。周围的人都紧张地看着他,就差拿个放大镜观察他的表情变化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治终于开口,他看着***和周围的人说:“总理这是过劳加上山里的潮湿,感染上了阿米巴菌和肝脓肿。要赶紧处理,再拖就麻烦了。”
***听后,松了口气:“那你有办法治吗?”
李治笑了笑,调侃道:“我还真就有,不过得让总理暂时忘了***,好好休息。”
周总理虚弱地笑了:“如果能让我忘了***,那你李医生就不是医生,是魔术师了。”
大家听了都轻松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不少。
随后,李治开始给周总理进行治疗,手术做完,周总理三天就神奇般地恢复了。周总理见了李治,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李医生,你的医术是真高明啊,太棒了!”
李治笑着回应:“总理,您这快恢复的速度,我都怀疑您是不是拿错了我的处方,自己加了速效救心丸。”
周总理也笑了,回了一句:“那倒没有,但你这医术确实是救心丸啊!”
***也在一边笑着插话:“李治同志不仅技术好,连幽默感都不缺,难怪能把总理的老病治好。”
从此之后,李治在军中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了战地医院的名医。医院里的人都开始争着要他看病,李治忙得不亦乐乎。
07
1955年,李治那少将军衔出炉时,周总理听到消息后,感叹了一番:“李治,你前线冲锋陷阵,救了那么多人,按理说应该给你来个大将的。”
李治一听,笑着摆摆手,他的心态像他的口袋一样宽松:“总理,这军衔的事儿咱就别提了,能让我在和平年代吃上热乎饭,我比谁都高兴。再说了,军衔大了,掉了我还得捡,多麻烦啊。”
后来,李治在军事学院里也是一名风趣的老教授。经常在教室里开玩笑:“同学们,别看我现在是少将,这不,教你们还得站这儿讲半天,军衔大了腿儿也不见得能休息。”
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学生问李治:“教授,听说您当年前线救了无数生命,这么辛苦的活儿,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啊?”
李治眨巴眨巴眼,半认真地说:“坚持?哎呀,那会儿没办法啊,前线跑不了,后面又有敌人追,我这不是被逼的嘛。”
学生们都被他逗乐了,但也从这种幽默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医生的伟大和不易。
李治在学院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连连,但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这位“幽默老兵”那里学到真正的医疗技能和对生命的敬畏。
直到退休,李治的话题还是围绕着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救治伤员,“这些病症,对我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但对你们,可是救命的知识,得认真学啊。”
李治的一生,就是那样简单而伟大,无论是在战火中救人,还是在讲台上教书,他都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更新于:2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