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只要一出门,全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在不断冒汗。可是,明明刚喝了水,为什么又觉得口渴呢?那可能是因为你的“水”喝得不对。
省流版
1. 缺水时会感到口渴,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会减少,尿液颜色会加深。
2. 大量排汗流失的电解质,可通过饮用自制淡盐水或电解质水来补充。
3. 电解质水不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发生脱水的人饮用。
水喝得够不够,身体会告诉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31条指出,足量饮水是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日饮水至少1700毫升,女性至少1500毫升,从事高温或重体力活动者,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水喝得够不够,机体是否缺水,我们可以根据口渴、排尿次数和排尿量、颜色来判断。
1.口渴
当感到口渴时,其实说明身体已经明显缺水。因此,应主动提前喝水,不要等口渴再喝。
2.排尿次数和排尿量
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与水摄入量密切相关。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为 4-6次,每天排尿量为1000-2000毫升,每次排尿量约为300毫升。当排尿次数和尿液量比平时减少时,提示水分摄入过少,机体可能处于缺水状态。
3.尿液颜色
健康成年人的正常尿液颜色是透明的淡黄色。当饮水过少时,尿液颜色会加深,并随缺水程度的增加而加深。
身体缺水时,需要补充的实际上是“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体液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的物质,主要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经历高温或者运动大量排汗后,猛喝白开水或者可乐等饮料,并不解渴,甚至会越喝越渴。这是因为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饮水反而造成体内电解质稀释,会产生饥渴感甚至眩晕、乏力等症状,此时应适当补充电解质。
1.自制淡盐水
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最先要补充的矿物质是钠,淡盐水是最优选择。医用的口服补液盐III为低渗溶液,它在小肠的吸收更迅速,能更及时有效地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参考口服补液盐III中钠的含量,可以在1升水中添加3-6克的盐,再加少量糖或蜂蜜调节口感。水温30-40℃为宜,即喝起来水是温的但不烫口。
另外,茶水、100%果汁、蔬菜汁中均含有钾,只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盐来补充钠,即可作为补能量补电解质饮品。
2.电解质水
注意,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解质水实际上是含有电解质成分的“饮料”,选用时:
①关注电解质成分及含量,包括钠离子、钾离子等。有些电解质“饮料”中可能钾含量浓度较低或钾含量缺失,根据GB15266-2009《运动饮料》中要求,钠含量应为50-1200mg/L,钾含量应为50-250mg/L。
②可选购含糖的电解质水。一定量的糖可以让小肠更好地吸收水和电解质,但最好选择低糖。《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5g/100g(ml)时,产品标签中可声称“低糖”,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0.5g/100g(ml)时,产品标签中可声称“无糖或不含糖”。
电解质水并不适用所有人和所有场景
1.以下人群补充电解质水要慎重❗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合理纠正电解质紊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正常高值人群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建议每天钠的摄入量<2克,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建议日常饮用。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糖的摄入量,可能间接影响血糖稳定。此外,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钠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克以内。因此,高血糖人群即便不合并高血压也应尽量少喝电解质水。
2.发生脱水时,应及时送医 ♥
电解质流失过多未及时补充时,机体易发生脱水现象,如产生呼吸急促、恶心、烦躁易怒、肌肉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幻觉、昏迷等。此时自制电解质水和电解质饮料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应尽快送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液盐进行治疗,其浓度配比严格控制,更适合人体肠道吸收,补充电解质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EB/OL]. (2024-05-30)[2024-08-08]. http://www.nhc.gov.cn/xcs/s3582/202405/8ac849b54c0f4b5a8320ce1f2a0eb160.shtml.
[2] 全国饮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运动饮料:GB 15266-2009[S].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电解质平衡与健康联合提示[EB/OL]. (2022-12-22)[2024-08-08]. https://www.chinanutri.cn/yyjkzxpt/yyjkkpzx/hdjl/202212/t20221222_263079.html.
[4] 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刘树元, 宋景春, 毛汉丁, 等.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 44(3):16. DOI:10.11855/j.issn.0577-7402.2019.03.01.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重点学科GWVI-11.1-45
供 稿:于 曼
编 辑:陈响响
审 稿:汪正园 张 霞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更新于:2个月前